2023年5月28日,由国产大飞机C919执飞的中国东方航空MU9191航班,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在北京首都机场平稳降落,穿过象征民航最高礼仪的“水门”,顺利完成这一机型全球首次商业载客飞行。当天,130余名旅客率先感受了C919的空中之旅。
这是一次载入史册的飞行,它见证了C919客机从立项到商业飞行的非凡历程,凝聚了几代航空人的心血与付出,更承载了中华民族奔赴星辰大海的航空强国之梦。从此以后,普通人买张机票,就能坐上“自己国家的大飞机”了。
作为我国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新一代单通道干线客机,C919客机正式商用,是中国航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历史节点,展示了中国大飞机参与全球竞争的信心和实力。
(资料图片)
大型飞机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工业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一架C919客机有724根线缆、2328根导管、总长近80公里的管线,零部件总数达250万个。这么多零部件“组合”在一起且实现飞行的安全、高效,本身就是极其艰巨的任务。
国产大飞机从立项、研制,再到完成数百个试飞科目、上千项试验科目、数千个小时飞行的适航取证审定工作,交付后又开启100小时的验证飞行,成果来之不易,过程何其艰辛,整个过程犹如一场接力跑。如今,随着C919“一飞冲天”,所有为之付出努力的人都值得骄傲。
中国人为什么一定要造自己的大飞机?
大飞机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中国不能长期依靠进口国外飞机,受制于人。“某国外机型的一个螺丝钉,就要价15美元。”在讨论上马国产大飞机项目的意义时,业内人士的一番话,指出航空工业残酷的现实,也深刻阐释了我国自主研制大飞机的迫切性与必要性。
“当时美国航空周刊就嘲讽说中国人要造大飞机,是‘虚晃一枪’。现在C919已经造出来了,说明我们不是,我们是真正把大飞机干出来了!”重温倡导和推动大飞机项目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彦仲的肺腑之言,令人感慨万千。C919乘风而起,标志着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扶摇直上。
我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民用飞机的市场需求量持续增长。中国商飞有关人士表示,C919规划未来五年年产能计划达到150架,现在已经有1200多架的订单,产能进入成熟期。国产大飞机市场化、产业化发展,成为中国制造业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型的缩影。
航空是勇敢者的事业。C919翱翔蓝天之际,我们不能忘记在研发一线默默奉献、无私耕耘的勇士。他们充分发扬长期奋斗、长期攻关、长期吃苦、长期奉献的优良作风,以“永不放弃”的精神,为实现中国的大飞机梦奉献青春与热血。
“缺少参考资料,我们就一次次仿真计算;没有经验可循,我们就一次次试验验证。干累了就睡一会儿,再接着死磕。”为自主掌握大型客机控制律技术,年轻的研发团队面对“连石头都没有”的困境,终于开拓出一条“从无到有,从零到一”的道路。
十年磨一剑。作为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后起之秀,C919客机在整体设计上采用先进的技术更多,自动化程度更高,乘坐体验更加舒适。未来,随着国际市场的打开,国产大飞机一定能飞得更远,到达更多的地方,深度参与国际航空市场竞争。
与老牌的航空工业大国相比,我们起步晚,在核心技术上仍有一定差距。国产大飞机C919的正式商用只是开始,随着广大航空人接续奋斗、不断创新攻关,必将在逐梦蓝天的征程上创造更多奇迹,书写新的时代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