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剧,一个从网剧元年就成为“热门概念股”的产品,一个几乎每年都能出爆款的类型,到了2023年,连“创新”都成了一个老话题。
有时候创新像热度不够时勉强的亮点,有时候又像执行了但多少有点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腾讯在线视频影视内容制作部天然工作室高级总监、《漫长的季节》监制、总制片人张娜就在项目筹备期间听过一些人的质疑:这个故事从老年视角切入,会不会有点冒险?不担心观众会不接受吗?
【资料图】
张娜的回复很直接:“并不担心,创新是我们一直在坚持做的事情,我们也非常支持我们的合作者去尝试新的表达形式。”
事实证明,不要小看年轻观众;更进一步,不要小看所有观众。
截至毒眸发稿前,超38万人为这部剧打出了9.4的高分。会员收官当天,“漫长的季节封神”登上热搜第一。到现在距离收官一周过去,关于这部剧演员表演细节、剧中前期铺下的伏笔,还一直在被讨论。
这些年来,影视创作者们、平台、媒体,似乎都乐于就“年轻人喜欢的内容”进行分析、提炼、实践,年轻人被打上了一个个鲜明的标签,每个标签都有对应的剧情、人设、类型片、明星。
《漫长的季节》的主创团队警惕于这样的方法论提炼。每当被问到“悬疑剧如何创新”“老年人视角怎么让年轻人喜欢”等广泛的问题,或者访问者试图从他们的回答中总结些什么事,他们往往会说“不是这么简单的原因”“不能这么简单地概括”。
“这是12集,每集一个多小时的体量,我才能表达出来的东西。”辛爽说。
“打个响指吧”
在《隐秘的角落》筹备期间,制片人卢静就给辛爽看过《漫长的季节》剧本,当时,它还叫《凛冬之刃》。
2018年时,张娜找编剧于小千创作了《凛冬之刃》,讲述一个父亲跨越十几年寻找儿子命案真相的故事。
辛爽对其中一段“生活化”的情节印象深刻:王响下班回来后,罗美素在熬药,王响在帮罗美素倒药的过程中,两夫妻有一段拌嘴,是互怼,也有老夫老妻的默契。“你要是做这行的话就会发现,海量的剧本里能抓到把人写的像个真人的剧本,不多。”
到《隐秘的角落》播出结束后,这个剧本面对的市场也已经悄然改变。观众对于悬疑剧有了更高的要求,一次机缘巧合认识卢静后,张娜认同主创们对项目视角和类型的重新定位,所以剧本中老年人视角和生活化叙述进行了修改和强化。张娜很坚定地表示:“老年人的故事一样可以很燃,悬疑题材也能非常生活化。”
合作就这样一拍即合,主创团队开始用一年的时间去调整剧本。在主角设置上,剧本把原本只有王响在查案的设定,调整成了“三老”共同行动,增加一些互动上的趣味。辛爽还从作家班宇那里借来了“漫长的季节”这个名字,把原本“凛冬”的气质改到了明亮的秋天。
一同借来的,还有那首剧里王阳写的诗:“打个响指吧,他说/我们打个共鸣的响指/遥远的事物将被震碎/面前的人们此时尚不知情……”后来我们才知道,这也是整个故事的注脚。
这种对文学的挪用,是辛爽的特点之一,张娜对此的总结是“浪漫的解构”。“他很有自己的风格,画面和音乐大家都讨论很多了,我觉得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他拍的作品有非常浪漫的气质,用这种浪漫去解构生活和剧情,所以使这部剧在接地气儿的同时又有了很丰富的观赏层次。”
而“浪漫”体现在画面上,用美术指导的话来说,就是“离地半米”。
早在选景的时候,他们就希望选择一个“生机勃勃”的工厂,不同于如今回望工厂时总觉得它落寞、苍凉,剧里的工厂开满的小花,因为那就是王响当时心目中工厂辉煌的样子。
为此,项目把拍摄地选择了如今还在使用的昆明钢厂。东北的场景也设计的并不“东北”,录像厅后面有一个废弃的游泳池就很反生活逻辑,但这都是主创们希望做出来的、与生活接近但又有些朦胧的差距。
选角上也要这样,熟悉又陌生。
张娜对毒眸说,“平台看重的从来不是演员的知名度,我要做的是在各个方面把关,让这个剧达到最好的效果。”卢静也表示,“虽然这次很多演员都不是经常活跃在电视机荧幕前的‘熟脸’,但其实他们都是非常有表演经验的大拿,这种‘脸生’也能让观众不要因为演员的固有印象而影响大家对角色的认识。”
像范伟、秦昊这些观众非常熟悉的演员,主创团队也通过特效化妆等方式,让观众“不敢相认”,刚出场时秦昊蜡黄的皮肤和大腹便便的啤酒肚就是如此。
其他配角则因为“脸生”反而带来更大的惊喜,比如同时凭“纯爱战神”和“性张力”,这两次看起来有点矛盾的词上热搜的蒋奇明。罗美素的演员更是被观众夸赞演技非常自然,像极了生活中的亲戚,刘琳饰演的李巧云身上那股子坚韧劲儿让人动容。可以说,剧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刻画的立体有温度。
这种“离地半米”的朦胧,一路延续到了结局。一直到今天观众还在拆解,不停地截出剧中的画面,试图证明结局并非我们看到的这么简单。
但辛爽不准备解释太多。“大家围绕剧情的种种讨论,就是我们打了一个共鸣的响指,形成了一个空间。我担心我每说一句话,这个响指回响的声音就会变小一点。”
“不是这么简单的”
悬疑故事的拍摄地,要么是寒冷的、大雪纷飞的东北,要么是建筑层层叠叠,营造神秘感的重庆。
而悬疑剧,本该是最怕“套路”的。《漫长的季节》的主创们早早就察觉到了观众对重复的抗拒,并对故事开始打碎、重来。这是“凛冬之刃”变为“漫长的季节”的原因之一,他们不想再像多数悬疑剧使用东北那样,用漫天的白雪和寒冷的气氛,营造一种残酷的氛围。
然而,这不是辛爽记忆中的东北,也不是王响心中的秋天。
小时候,辛爽曾经和爸妈一起骑着自行车路过一大片玉米地,当时夕阳马上要落下去,把所有玉米照的非常金黄。“这其实是我对东北秋季的印象,温暖,有一种硕果累累的感觉。”
堪景的时候,辛爽、卢静和一众主创还真的在夕阳下的玉米地合影了。回到拍摄地昆明时,辛爽对卢静说:我们在云南也种这样一片玉米地吧!
《漫长的季节》中的玉米地,贯穿始终。但问题是,昆明是种不出符合拍摄需求的玉米的。
这给制片团队出了一个大难题。他们只能辗转多地寻找,最终在西双版纳找到一大亩适宜种玉米的农地,种起了东北的玉米地。
“创新”是每一部戏的主创都会思考的问题,但对套路打碎、重来再重构,就是要解决这样一个个看起来吃力不讨好的难题。或许因此,主创团队才会极力避免被简单的标签化概括,在辛爽被问到“所以整部剧是想要治愈的风格”“定下暖色调才选择了秋天吗”“这个故事体现了老人视角的魅力吗”等问题时,他都会说,“不是这么简单的”。
通过浪漫的解构也好,吃力的复刻秋天也好,主创们都是想构建起一个有温度、有湿度的世界,争取让它不是一个一眼能看到底的东西,让观众可以自己进来感受。可能只有主创前期搭建了一万分的东西,感受才能感受到一百分。
就像老年妆特效,不是简单地让演员们成为“老人”。几乎每天都有人问饰演黄丽茹的演员王佳佳:中年黄丽茹真的是你演的吗?
卢静也说:我们很认真地在做人物,我们做的是东北人,我理解的东北人本身就是很幽默的,然后特别可爱,他们这个属性是我觉得很有意思的。
被大家赞美的“三老”的戏份,也不是简单的“老戏骨”飙戏可以概括。作为“《马大帅》十级学者”,辛爽发现“《马大帅》的对戏是流动的”。
辛爽仔细钻研了幕后花絮,发现很多对话之所以如此“生活化”,是因为很多内容就是演员现场碰出来的。“就给一个非常结实的戏剧情境,这场戏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很多东西其实是两个演员之间互相碰撞,然后才能形成那种戏的流动。”
这次辛爽也有意地给几位老演员发挥空间。这几位老演员也几乎每场都能给出一些“现挂”。制作特辑中,那场在饭馆抓“邢三儿”,结果他们在厕所里与路人混战起来的戏,辛爽喊了好几次“咔”,他们还没停手。
好多时候辛爽会故意不喊“咔”,“看他们表演是非常过瘾的事情”。有一场戏是马队刚被李群痛骂完,三人从警局走出来,把龚彪留在画面里。那场戏原剧本写的是“龚彪看着王响远去,自己叼了根烟。”但导演没在“龚彪”抽烟时喊“咔”,秦昊就说了句“你干啥去啊按摩去啊”,“这个就是演员自己能够给出来的东西。”
在这一系列细节创新的累积下,主创们自信地认为,这是一部有充足“后劲”的戏。张娜自己就在三刷,“前面有足够多的‘闲笔’,到最后结局揭晓后你回过头去看,都是伏笔。”
如果此时再问主创们,“这些都是为了悬疑剧创新的有意设计吗?”他们大概也会摇摇头:“不是这么简单的。”
“遥远的事物”
在观众过去的记忆中,12集悬疑短剧内容,很少在腾讯视频出现。不少人也会问辛爽,为什么这次选择了和腾讯视频合作,感受如何?
辛爽对卢静带回来的一句话印象深刻:“支持艺术家”。
张娜也坦言,这部剧在腾讯视频其实是一个非常新的尝试,但还是给了很大的支持。“老板thirty拍板说‘那我们就支持艺术家’,于是有了这个拍摄了107天的12集短剧,这样的拍摄周期和支持是非常罕见的,但很庆幸我们选对了,《漫长的季节》作为这次平台“X剧场”首发的项目也开了一个好头,让大家看到我们做品质剧的决心。”
出现在《漫长的季节》片头的“X剧场”,是腾讯视频推出的华语精品短剧集群剧场,除了现实悬疑外,还会有年代传奇、古装探案等题材的短剧。如同名字“X”一样,“X剧场”不设题材限制,也不划分特定人群,代表着无限可能和未知探索。
想要探索未知,总是要冒险的。这两年来,会员们对作品的反馈,让平台似乎也在思考和探索着与主创们的合作方式。
平台尊重艺术家,艺术家的回馈是尊重艺术。
张娜说从业这么多年,确实很少见到辛爽这样的导演。在《隐秘的角落》大火后,什么项目都没接,一头扎到12集的《漫长的季节》里,一做就是三年。前期一起改剧本,后期剪辑时也有十一个月都泡在机房里做后期。
让辛爽一直被追着要“歌单”,也都是一首首找出来的。平常都在听20年前老歌的辛爽,会在剪辑片子的七八个月里大量地听“我可能会喜欢的歌”,听到一首不错的歌,就放进片子里试试效果。“只有我觉得旋律和歌词都非常契合时,才会拿来当这集的片尾曲。”
艺术家尊重艺术,那么观众回复的,也是一样的“尊重”。
藏在前面的“闲笔”,观众看的非常仔细。当辛爽被问到“还有没有你藏的细节没被发现”,辛爽笑着说“没有了,已经被扒的一干二净。”
提到目前9.4的高分时,卢静则一度哽咽,“真的非常感谢观众。这个评分很重要,它最重要的是让这些创作者们,能够拿着这个成绩,他们未来的时间里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再用100%的努力专注去做。”
“遥远的事物将被震碎,面前的人们此时尚不知情。”《漫长的季节》打了一个响指,国剧市场,有些遥远的事物似乎也在慢慢改变。市场需要更多优秀的创作者,也需要有充分耐心等待《漫长的季节》慢慢生长的平台,幸运的是,平台目前已经都有了这样的意识,我们也有机会等待更多《漫长的季节》的诞生,这对行业而言,无比重要。
在这个过程当中,创作者与观众的默契正在重塑,就像辛爽相信观众能共情一切,而不只是共情自己的故事一样。
悬疑剧,一个从网剧元年就成为“热门概念股”的产品,一个几乎每年都能出爆款的类型,到了2023年,连“创新”都成了一个老话题。
有时候创新像热度不够时勉强的亮点,有时候又像执行了但多少有点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腾讯在线视频影视内容制作部天然工作室高级总监、《漫长的季节》监制、总制片人张娜就在项目筹备期间听过一些人的质疑:这个故事从老年视角切入,会不会有点冒险?不担心观众会不接受吗?
张娜的回复很直接:“并不担心,创新是我们一直在坚持做的事情,我们也非常支持我们的合作者去尝试新的表达形式。”
事实证明,不要小看年轻观众;更进一步,不要小看所有观众。
截至毒眸发稿前,超38万人为这部剧打出了9.4的高分。会员收官当天,“漫长的季节封神”登上热搜第一。到现在距离收官一周过去,关于这部剧演员表演细节、剧中前期铺下的伏笔,还一直在被讨论。
这些年来,影视创作者们、平台、媒体,似乎都乐于就“年轻人喜欢的内容”进行分析、提炼、实践,年轻人被打上了一个个鲜明的标签,每个标签都有对应的剧情、人设、类型片、明星。
《漫长的季节》的主创团队警惕于这样的方法论提炼。每当被问到“悬疑剧如何创新”“老年人视角怎么让年轻人喜欢”等广泛的问题,或者访问者试图从他们的回答中总结些什么事,他们往往会说“不是这么简单的原因”“不能这么简单地概括”。
“这是12集,每集一个多小时的体量,我才能表达出来的东西。”辛爽说。
“打个响指吧”
在《隐秘的角落》筹备期间,制片人卢静就给辛爽看过《漫长的季节》剧本,当时,它还叫《凛冬之刃》。
2018年时,张娜找编剧于小千创作了《凛冬之刃》,讲述一个父亲跨越十几年寻找儿子命案真相的故事。
辛爽对其中一段“生活化”的情节印象深刻:王响下班回来后,罗美素在熬药,王响在帮罗美素倒药的过程中,两夫妻有一段拌嘴,是互怼,也有老夫老妻的默契。“你要是做这行的话就会发现,海量的剧本里能抓到把人写的像个真人的剧本,不多。”
到《隐秘的角落》播出结束后,这个剧本面对的市场也已经悄然改变。观众对于悬疑剧有了更高的要求,一次机缘巧合认识卢静后,张娜认同主创们对项目视角和类型的重新定位,所以剧本中老年人视角和生活化叙述进行了修改和强化。张娜很坚定地表示:“老年人的故事一样可以很燃,悬疑题材也能非常生活化。”
合作就这样一拍即合,主创团队开始用一年的时间去调整剧本。在主角设置上,剧本把原本只有王响在查案的设定,调整成了“三老”共同行动,增加一些互动上的趣味。辛爽还从作家班宇那里借来了“漫长的季节”这个名字,把原本“凛冬”的气质改到了明亮的秋天。
一同借来的,还有那首剧里王阳写的诗:“打个响指吧,他说/我们打个共鸣的响指/遥远的事物将被震碎/面前的人们此时尚不知情……”后来我们才知道,这也是整个故事的注脚。
这种对文学的挪用,是辛爽的特点之一,张娜对此的总结是“浪漫的解构”。“他很有自己的风格,画面和音乐大家都讨论很多了,我觉得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他拍的作品有非常浪漫的气质,用这种浪漫去解构生活和剧情,所以使这部剧在接地气儿的同时又有了很丰富的观赏层次。”
而“浪漫”体现在画面上,用美术指导的话来说,就是“离地半米”。
早在选景的时候,他们就希望选择一个“生机勃勃”的工厂,不同于如今回望工厂时总觉得它落寞、苍凉,剧里的工厂开满的小花,因为那就是王响当时心目中工厂辉煌的样子。
为此,项目把拍摄地选择了如今还在使用的昆明钢厂。东北的场景也设计的并不“东北”,录像厅后面有一个废弃的游泳池就很反生活逻辑,但这都是主创们希望做出来的、与生活接近但又有些朦胧的差距。
选角上也要这样,熟悉又陌生。
张娜对毒眸说,“平台看重的从来不是演员的知名度,我要做的是在各个方面把关,让这个剧达到最好的效果。”卢静也表示,“虽然这次很多演员都不是经常活跃在电视机荧幕前的‘熟脸’,但其实他们都是非常有表演经验的大拿,这种‘脸生’也能让观众不要因为演员的固有印象而影响大家对角色的认识。”
像范伟、秦昊这些观众非常熟悉的演员,主创团队也通过特效化妆等方式,让观众“不敢相认”,刚出场时秦昊蜡黄的皮肤和大腹便便的啤酒肚就是如此。
其他配角则因为“脸生”反而带来更大的惊喜,比如同时凭“纯爱战神”和“性张力”,这两次看起来有点矛盾的词上热搜的蒋奇明。罗美素的演员更是被观众夸赞演技非常自然,像极了生活中的亲戚,刘琳饰演的李巧云身上那股子坚韧劲儿让人动容。可以说,剧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刻画的立体有温度。
这种“离地半米”的朦胧,一路延续到了结局。一直到今天观众还在拆解,不停地截出剧中的画面,试图证明结局并非我们看到的这么简单。
但辛爽不准备解释太多。“大家围绕剧情的种种讨论,就是我们打了一个共鸣的响指,形成了一个空间。我担心我每说一句话,这个响指回响的声音就会变小一点。”
“不是这么简单的”
悬疑故事的拍摄地,要么是寒冷的、大雪纷飞的东北,要么是建筑层层叠叠,营造神秘感的重庆。
而悬疑剧,本该是最怕“套路”的。《漫长的季节》的主创们早早就察觉到了观众对重复的抗拒,并对故事开始打碎、重来。这是“凛冬之刃”变为“漫长的季节”的原因之一,他们不想再像多数悬疑剧使用东北那样,用漫天的白雪和寒冷的气氛,营造一种残酷的氛围。
然而,这不是辛爽记忆中的东北,也不是王响心中的秋天。
小时候,辛爽曾经和爸妈一起骑着自行车路过一大片玉米地,当时夕阳马上要落下去,把所有玉米照的非常金黄。“这其实是我对东北秋季的印象,温暖,有一种硕果累累的感觉。”
堪景的时候,辛爽、卢静和一众主创还真的在夕阳下的玉米地合影了。回到拍摄地昆明时,辛爽对卢静说:我们在云南也种这样一片玉米地吧!
《漫长的季节》中的玉米地,贯穿始终。但问题是,昆明是种不出符合拍摄需求的玉米的。
这给制片团队出了一个大难题。他们只能辗转多地寻找,最终在西双版纳找到一大亩适宜种玉米的农地,种起了东北的玉米地。
“创新”是每一部戏的主创都会思考的问题,但对套路打碎、重来再重构,就是要解决这样一个个看起来吃力不讨好的难题。或许因此,主创团队才会极力避免被简单的标签化概括,在辛爽被问到“所以整部剧是想要治愈的风格”“定下暖色调才选择了秋天吗”“这个故事体现了老人视角的魅力吗”等问题时,他都会说,“不是这么简单的”。
通过浪漫的解构也好,吃力的复刻秋天也好,主创们都是想构建起一个有温度、有湿度的世界,争取让它不是一个一眼能看到底的东西,让观众可以自己进来感受。可能只有主创前期搭建了一万分的东西,感受才能感受到一百分。
就像老年妆特效,不是简单地让演员们成为“老人”。几乎每天都有人问饰演黄丽茹的演员王佳佳:中年黄丽茹真的是你演的吗?
卢静也说:我们很认真地在做人物,我们做的是东北人,我理解的东北人本身就是很幽默的,然后特别可爱,他们这个属性是我觉得很有意思的。
被大家赞美的“三老”的戏份,也不是简单的“老戏骨”飙戏可以概括。作为“《马大帅》十级学者”,辛爽发现“《马大帅》的对戏是流动的”。
辛爽仔细钻研了幕后花絮,发现很多对话之所以如此“生活化”,是因为很多内容就是演员现场碰出来的。“就给一个非常结实的戏剧情境,这场戏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很多东西其实是两个演员之间互相碰撞,然后才能形成那种戏的流动。”
这次辛爽也有意地给几位老演员发挥空间。这几位老演员也几乎每场都能给出一些“现挂”。制作特辑中,那场在饭馆抓“邢三儿”,结果他们在厕所里与路人混战起来的戏,辛爽喊了好几次“咔”,他们还没停手。
好多时候辛爽会故意不喊“咔”,“看他们表演是非常过瘾的事情”。有一场戏是马队刚被李群痛骂完,三人从警局走出来,把龚彪留在画面里。那场戏原剧本写的是“龚彪看着王响远去,自己叼了根烟。”但导演没在“龚彪”抽烟时喊“咔”,秦昊就说了句“你干啥去啊按摩去啊”,“这个就是演员自己能够给出来的东西。”
在这一系列细节创新的累积下,主创们自信地认为,这是一部有充足“后劲”的戏。张娜自己就在三刷,“前面有足够多的‘闲笔’,到最后结局揭晓后你回过头去看,都是伏笔。”
如果此时再问主创们,“这些都是为了悬疑剧创新的有意设计吗?”他们大概也会摇摇头:“不是这么简单的。”
“遥远的事物”
在观众过去的记忆中,12集悬疑短剧内容,很少在腾讯视频出现。不少人也会问辛爽,为什么这次选择了和腾讯视频合作,感受如何?
辛爽对卢静带回来的一句话印象深刻:“支持艺术家”。
张娜也坦言,这部剧在腾讯视频其实是一个非常新的尝试,但还是给了很大的支持。“老板thirty拍板说‘那我们就支持艺术家’,于是有了这个拍摄了107天的12集短剧,这样的拍摄周期和支持是非常罕见的,但很庆幸我们选对了,《漫长的季节》作为这次平台“X剧场”首发的项目也开了一个好头,让大家看到我们做品质剧的决心。”
出现在《漫长的季节》片头的“X剧场”,是腾讯视频推出的华语精品短剧集群剧场,除了现实悬疑外,还会有年代传奇、古装探案等题材的短剧。如同名字“X”一样,“X剧场”不设题材限制,也不划分特定人群,代表着无限可能和未知探索。
想要探索未知,总是要冒险的。这两年来,会员们对作品的反馈,让平台似乎也在思考和探索着与主创们的合作方式。
平台尊重艺术家,艺术家的回馈是尊重艺术。
张娜说从业这么多年,确实很少见到辛爽这样的导演。在《隐秘的角落》大火后,什么项目都没接,一头扎到12集的《漫长的季节》里,一做就是三年。前期一起改剧本,后期剪辑时也有十一个月都泡在机房里做后期。
让辛爽一直被追着要“歌单”,也都是一首首找出来的。平常都在听20年前老歌的辛爽,会在剪辑片子的七八个月里大量地听“我可能会喜欢的歌”,听到一首不错的歌,就放进片子里试试效果。“只有我觉得旋律和歌词都非常契合时,才会拿来当这集的片尾曲。”
艺术家尊重艺术,那么观众回复的,也是一样的“尊重”。
藏在前面的“闲笔”,观众看的非常仔细。当辛爽被问到“还有没有你藏的细节没被发现”,辛爽笑着说“没有了,已经被扒的一干二净。”
提到目前9.4的高分时,卢静则一度哽咽,“真的非常感谢观众。这个评分很重要,它最重要的是让这些创作者们,能够拿着这个成绩,他们未来的时间里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再用100%的努力专注去做。”
“遥远的事物将被震碎,面前的人们此时尚不知情。”《漫长的季节》打了一个响指,国剧市场,有些遥远的事物似乎也在慢慢改变。市场需要更多优秀的创作者,也需要有充分耐心等待《漫长的季节》慢慢生长的平台,幸运的是,平台目前已经都有了这样的意识,我们也有机会等待更多《漫长的季节》的诞生,这对行业而言,无比重要。
在这个过程当中,创作者与观众的默契正在重塑,就像辛爽相信观众能共情一切,而不只是共情自己的故事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