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中新社上海5月14日电 (谢梦圆)近日,第七届“中国品牌日”活动在上海举行,现场众多本土品牌齐聚一堂,不少企业表达了“走出去”的思考和决心,中国企业正加速从产品“出海”转向品牌“出海”。
“振华重工品牌享誉全球的发展过程,就是企业全力自主创新的过程。我们拥有完善的科研创新体系,具备研发新型港口机械设备、重型海洋工程装备、智能系统等产品的能力。”振华重工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成云告诉中新社记者,长期以来,振华重工的海外业务贡献占比超过50%,目前在全球已有8个区域中心、28家海外机构,“自2008年起,我们港机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始终保持在70%左右,成了世界名牌。凭借全球装备品牌优势,振华重工已带领近200家国内配套件企业走出国门。”
产品质量过硬、解决客户需求是品牌受到欢迎的基础,在此之上,差异化也是品牌打造记忆点、在市场行稳致远的有效方式。
“满足个性化需求。”谈及何以在国际市场获得美誉,刘成云说,“我们所有的产品都是定制的。面对不同客户,有的码头不同、地质条件不同、船型不同,他们的个性化要求,我们会尽可能满足。”
因为成本会随之增加,在重工行业鲜有能做到个性化定制的企业,振华重工的“差异化”成为打动国际客户、获得较高海外市场份额的诀窍。
对于中国品牌在海外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表示很欣喜,“在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2022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我们看到中国品牌入选数为45个,继续保持第四名的好成绩,与法国、日本和英国共同处于世界品牌大国第二阵营。”
酒香也怕巷子深,即便是本身素质过硬的产品,如果没有恰如其分的柔性宣传也难以“飘香千里”。多位业界人士一致认为,在强化内功提升产品品质外,企业还需要讲好鲜活的品牌故事,营造良好氛围。
“品牌往后怎么走?主要是两个维度,理性和感性。理性就是产品和渠道的管控,感性则是各种各样的宣传,这两者结合得好,品牌才能进一步往前走,走向国际化。”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会计学教授陈世敏说道。
伴随海外市场的高速发展和品牌传播理念的迭代升级,上海电气开启了海外传播的探索,2019年底,企业在海外社交平台上开设了账号,同时开展全球新闻发布。
“我们紧跟海外媒体报道趋势,借助ESG(环境、社会与治理)、可持续发展等富有人文关怀的话题,输出品牌价值理念、愿景及战略布局等相关内容,通过这种有策略的、持续的公关传播,建立品牌高地。”目前,上海电气某海外社交账号粉丝量已超40万人、曝光量累计超2300万人次、互动量累计超500万人次。
上海电气相关负责人认为,跨文化传播需要兼顾人文精神的软质属性,“好的传播应当是立体的。尤其是跨文化的传播,企业要有意识地、主动地、诚实地与所在地的媒体、社会组织、公众等进行良好沟通,以了解舆论对自己的期待和担忧,要表达自己愿意承担的社会责任,包括改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保护环境、支持教育、关注慈善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