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财经
(资料图)
作者: 杜卿卿
A股3000点“保卫战”迎来最强利好政策组合。
8月27日傍晚,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公告称,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自2023年8月28日起,证券交易印花税实施减半征收。紧接着,证监会又宣布三项利好,包括收紧IPO及再融资、调降融资保证金、限制部分减持。
叠加前期已经落地的降费减佣、税收优惠延续,以及多部门协同大力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底”逐步确认。
“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以来,围绕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密集出台。而调降印花税,可谓其中最直接、影响最大的一个利好政策,每次调降都会对大盘带来实质性提振。”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对第一财经表示,本次调降印花税率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活跃资本市场的坚定态度和呵护股市的信心决心,释放了重大积极的政策信号。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孙玉栋对第一财经表示,印花税下调符合中国税制改革方向,且每次下调都会对市场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对投资者来说,每笔交易的成本可能不会有太大影响,但是利好影响是持续性的,每笔交易都会受惠。”他认为,近期A股市场成交低迷,降印花税等政策出台,表明了官方鼓励资本市场态度,会产生杠杆效应。
众多利好加持,A股是否又将迎来“大盘涨停”时刻?回顾2008年4月 24日,证券交易印花税率由3‰下调为 1‰,提振上证综指大涨9.29%。
“信心比其他所有东西都重要。”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对第一财经表示,7月政治局会议确认“政策底”,印花税调降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则是给大家释放非常强力的政策底信号。而“政策底”之后,按照以往规律,“市场底”和“经济底”也将随后出现。
多举措周一生效,“大盘涨停”能否再现
自7月24日政治局会议之后,市场对印花税调降的预期就日渐强烈。
第一财经于7月25日曾针对千人投资者样本进行问卷调查,“降印花税”是投资者“最期待推出的举措”和“最可能推出的政策”。如今“心愿达成”。
“从国家税收大盘子来看,印花税其实算不上一个很大的税种。但是,减半征收,向市场释放了明确的支持信号,代表了发展资本市场是国家鼓励的方向。”孙玉栋说。
从税收政策效果看,调降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有利于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减轻广大投资者负担,体现减税、降费、让利、惠民的政策导向。历史来看,调降印花税对股市提振作用明显。2008年4月 24 日,证券交易印花税率由3‰下调为1‰,提振上证综指大涨9.29%,出现几乎“大盘涨停”的盛况。2008年9月19日,证券交易印花税由双边征收改为单边征收,提振上证综指大涨9.45%,火热交易再现。
赵锡军认为,降印花税既具有明显短期效果,也具有深远的长期效果。“短期来看,投资者信心得到极大提振,同时每一笔交易都能受惠,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他分析称,长期来看,降税是个长期措施,投资者只要交易都会节省收税支出,总体节省的并不是一次性的一千亿左右,而是每年都节省这么多,累计就会是很大的规模。
第一财经获得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股市现有个人投资者超过2.2亿人,占全市场投资者的 99.76%,其中持股市值10万元以下以及10万元至50万元的小微投资者占比分别为 87.87%、8.12%。在业内人士看来,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有利于使减税让利政策惠及广大中小投资者,让税收普惠的导向在中小投资者占主导的资本市场更加充分体现。
自7月24日政治局会议对资本市场作出部署以来,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举措渐次落地。这些措施预计将在8月28日共同支撑市场。
比如,降低证券交易经手费。自8月28日起,京沪深三大交易所进一步降低证券交易经手费。沪深交易所此次将A股、B股证券交易经手费从按成交金额的0.00487%双向收取下调为按成交金额的0.00341%双向收取,降幅达30%;北交所在2022年12月调降证券交易经手费50%的基础上,再次将证券交易经手费标准降低50%,由按成交金额的0.025%双边收取下调至按成交金额的0.0125%双边收取。
再比如下调券商佣金费率。目前已经有超过20家券商宣布下调佣金费率,A股、B股、存托凭证品种的交易佣金,将在原有佣金基础上下调0.00146%。
除了短期措施之外,监管部门还在推进对资本市场的长期支撑力量,特别是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已经持续十年,但是截至目前仍未能形成大规模的资金入市。证监会最新数据显示,当前中长期资金持股占比不足6%,只比外资持股占比高约1个百分点。不过,伴随政策环境显著改善、上市公司质量提升、降费减佣降低成本、衍生品手段持续丰富,再加上近年来非标资产优势下降,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年金基金等中长期资金对权益市场内在需求持续提升。
政策底确认,证监会“三箭齐发”
在印花税宣布减半征收之后,证监会又宣布三项利好,包括收紧IPO及再融资、调降融资保证金、限制部分减持。其中,房地产上市公司再融资不受破发、破净和亏损限制。
“根据近期市场情况,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证监会表示,对于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或者其他行业大市值上市公司的大额再融资将关注其必要性和时机,对于存在破发、破净、经营业绩持续亏损、财务性投资比例偏高等情形的上市公司再融资进行适当限制。
同时,杠杆交易松绑,将投资者融资买入证券时的融资保证金最低比例由100%降低至80%。证监会表示,在杠杆风险总体可控的基础下,适度放宽融资保证金比例,有利于促进融资融券业务功能发挥,盘活存量资金。
对投资端的呵护还体现在减持政策的调整上。对于上市公司存在破发、破净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30%的,证监会要求,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同时,从严控制其他上市公司股东减持总量,引导其根据市场形势合理安排减持节奏;鼓励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他股东承诺不减持股份或者延长股份锁定期。
赵伟告诉记者,数据指标显示近期市场情绪处于非常低迷的状态,对一些悲观情绪甚至已经过度反应。“信心对市场的演绎影响比较大。27日出台的这些政策,对活跃资本市场、恢复市场信心,效果是更直接的。”他称。
在他看来,“政策底”已经确认,而按照以往的规律,“政策底”确认之后,“市场底”应该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就可以看到。
“从6月份的意外降息,到7月初的总理座谈会,7月底的政治局会议政策底,政策底已经确认。最近几个政策,再次给大家释放了政策底确认非常强力的信号。”赵伟表示,往年从“政策底”出现到“市场底”出现,再到“经济底”出现,一般都存在一定时滞,因为信心的恢复是一个过程。近期相关政策的出台在加快这个过程。“从以往来看,‘政策底’到‘市场底’一般时滞是3到6个月左右。”
对于IPO和再融资收紧,赵伟认为阶段性收紧是符合逻辑的。“当前市场情绪比较低迷,投资端信心不足。如果融资端一直保持很高的强度,在信心比较低迷的情况下,就容易形成市场压力。”他说。
赵伟认为,长期来看,资本市场是服务于资源最优配置的,涉及到投融资两端;宏观来看,资本市场服务于资源最优配置,也就是要服务于调结构、稳增长、防风险等,而调结构也就是要服务于产业结构的加速转型升级;短期来看,对于部分防风险的领域,限制融资可能会加剧风险暴露,政策理应适当倾斜,比如房地产。